國家標準GB8931-1988規定了用回轉渣蝕法測定耐火材料抗渣性的試驗方法。其原理是:用試樣磚組成斷面呈多邊形的試驗鑲板,作為回轉圓筒爐的內襯,加熱到試驗溫度,并按規定的時間承受選定爐渣的侵蝕與沖刷作用。測量試驗前、后試樣磚的厚度變化,以比較其抗渣性。
旋轉圓柱體法:將圓柱體試樣浸入盛有爐渣的鉬坩堝內,在一定高溫(例如1600
1700℃)與旋轉速度(200~500r/min)進行定時間的侵蝕試驗。然后,將試樣提離熔渣并以高速旋轉試樣以甩掉試樣表面的粘附渣。以試驗前后圓柱體試樣的尺寸變化來確定材料的抗熔渣的侵蝕性。該方法的優點是可以模擬高溫冶煉條件下,不同材料抗侵蝕與抗沖刷性的能力。
抗酸性
抗酸性是耐火材料抵抗酸侵蝕的能力。測定耐火制品抗酸性的方法一般選用硫酸作為侵蝕劑。國家標準GB/T17601-1998(等效采用國際標準ISO8890:1988)規定了致密定形耐火制品耐硫酸侵蝕性試驗方法。試驗要點是:將按規定方法制備的試樣(0.63~0.80mm的顆粒),放入濃度為70%(m/m)的沸硫酸中浸蝕6h,然后測定其質量損失,以試樣初始質量的百分率(酸蝕率)表示抗酸性。計算公式如下
RA=(m1-m2)/m1×100%
式中 RA試樣的酸蝕率,%;
m1試樣的初始質量,g;
m2酸蝕后殘存試樣的質量,g。
抗堿性
抗堿性是耐火材料在高溫下抵抗堿侵蝕的能力。測定耐火材料抗堿性方法,通常以無水K2CO3為侵蝕介質,有混合侵蝕法和直接接觸熔融侵蝕法兩種。
國家標準GB/T14983-1994規定了耐火材料抗堿性試驗方法,該方法采用的是混合侵蝕法。其原理是,在1100℃下,K2CO3與木炭反應生成堿蒸氣,對耐火材料試樣發生侵蝕作用,生成新的堿金屬的硅酸鹽和碳酸鹽化合物,使耐火材料性能發生變化。測定結果用肉眼評定、顯微結構檢驗和計算。其中計算是以強度下降率和線變化率表示其抗堿性的優劣。
抗玻璃熔液侵蝕
抗玻璃熔液侵蝕是玻璃窯用耐火材料抵抗玻璃熔液侵蝕、沖刷的能力。國家標準GB/T10204-1988規定了玻璃熔窯用耐火材料靜態下抗玻璃熔液侵蝕的試驗方法。
耐火材料與玻璃熔液接觸時,在接觸面會發生物理化學反應,從而在材料的表面留下明顯的凹痕。該試驗方法就是通過測量試樣凹痕的深度來表示耐火材料在規定條件下的抗玻璃熔液侵蝕的能力